当前位置: 主页 > 理论天地 > 理论与探索 >

拜群众为师 演绎“好声音”

时间:2013-05-16 11:08来源:中共梅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:mzxcb

 

    近日,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,用一年左右时间,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宣传部门承载着思想文化宣传的职能,在服务好党和政府的同时更应服务好人民群众。艺术都源于生活,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,把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,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

    拜群众为师要聚“民智”

    一要保障群众的表达权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带着深厚的群众情感,虚心向群众学习,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;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亲身体验基层的酸甜苦辣,俯身倾听群众诉求,准确把握群众的 “最盼、最需、最急、最烦、最怨”。二要保障群众的参与权。要多搭设一些互动性强的宣传文化平台,多开展一些大众化程度高的宣传文化活动,多引入一些平民型的文化消费,动员、组织群众积极参与,用群众身边的人、身边的事、身边的理,寓教于乐,以文化人。三要保障群众的评判权。对于宣传思想工作来讲,人民群众是服务对象,是依靠力量,也是最终评判者。要始终坚持群众标准,用群众拥护不拥护、满意不满意、高兴不高兴来检验工作成效,不仅使宣传思想工作真正为 群众所需要、为群众所认同,而且要让广大群众思想解渴、自身受益。

    拜群众为师要顺“民意”

    当前,在相对浮躁的商品经济社会,有些群众没兴趣阅读理论文章,很少看新闻报道,冷漠文学艺术和时政要闻,抱怨思想教育,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宣传文化产品没有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,没有反映群众的时代心声。只有坚持贴近群众,多用反映群众情感心声的事例,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,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朴素自然、亲切感人,宣传文化产品才能走进群众、吸引群众。

    拜群众为师要解“民需”

人民群众在对物质利益“很在乎”的同时,对精神文化也“很需要”。一是镜头、版面要侧重群众。人民群众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最关心,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关注,对自己熟悉的事情最有兴趣。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群众的视角,多开办深受群众追捧的好节目、好栏目,多宣传基层和群众中的先进典型,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,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精神境界。二是文化活动开展要适应群众。人民群众想文化、盼文化、要文化,求知、求美、求乐、求健康、求参与已成为一种时代新潮。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群众的审美习惯、心理特点,定期办主题晚会,巡回演地方戏剧,经常办旅游文化节,尤其要加大对汉剧、客家山歌、客家流行音乐、客家民谣等传统艺术的保护、创新力度,广送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;要深入开展“和谐梅县”广场群众文体汇演和节庆日文化活动,广搭群众参与的文化舞台;充分利用好 “文化广场”、“文化中心”、“宪梓体育馆”等平台,多开展群众“喜闻乐见”的节目,推进梅县博物馆、叶帅纪念馆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免费开放,广派群众受益的文化大“礼包”。(中共梅县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 涂戈峰

顶一下
(15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