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精神文明 > 文明创建 >

创建文明县城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

时间:2010-02-26 16:59来源:宣传部 作者:admin

广场群众歌舞

近年来,大埔县把创建文明县城作为打造形象品牌,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,作为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,充分发挥生态优势、人文优势、平安优势,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,着力打造城市亮点,拓展城市构架,完善城市功能,提高城市品位,提升市民素质,致力建设生态、文明、雅致、和谐的新县城,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主要做法是“四个加强四个提升”:
    一、加强组织领导,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
    做到了“五个到位”:一是组织领导到位。专门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,县长任第一副组长,宣传、建设、财政等1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,定期听取创建工作行动情况汇报,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。二是责任落实到位。制订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,并把每一项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单位到人,明确完成时限和标准,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。三是目标管理到位。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做到统筹安排,协调发展。同时,把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完成情况,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。四是投入保障到位。把创建文明县城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,创建活动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。以为民、亲民、利民、便民为宗旨,抓好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。五是宣传发动到位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渠道,积极宣传创建文明县城的目的和意义,统一创建认识,凝聚创建合力,全县上下形成积极支持创建、自觉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。
    二、加强市政设施建设,不断提升县城品位档次
    在城市规划、建设和管理过程中,注重发挥自身优势,凸显人文特色,彰显山水特点,以可持续发展为总要求,坚持规划一张图,建设管理同步,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。
    首先,注重县城科学规划。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,按照“控制老城区、发展新城区”的原则,突出“文化、生态、旅游”三大主题,先后两次对《大埔县县城总体规划》进行科学修编,推动县城西扩北移,拓宽县城架构。在规划中,始终坚持 “三个不动摇”: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。把城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16.49 平方公里扩展到43.26平方公里,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。突出商住、教育、文化、交通、绿化、休闲、娱乐等公共用地,把最好的地方留给市民,积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。三是坚持特色城市经营不动摇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突出人文特色,推进客家文化与现代理念相得益彰、经济与社会互相促进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    其次,注重打造建设亮点。按照“高标准、高档次、高品位、高质量”的要求,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,采取经营城市、引进外资、社会资金等措施,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推进城西文化区、龙山新区、河头新区、下坜新区的建设。近年来,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,先后建成了“一中心、二大道、三桥、四园”。“一中心”:县文化中心,“二大道”:大埔大道、北环大道,“三桥”:白云大桥、仁和大桥、连心桥,“四园”:西湖公园、湿地公园、滨江公园、书法公园,并对城北路、新城路、新中路等10多条残旧街道进行改造,完善主城区所有街道的绿化、美化、亮化。目前,市政设施逐步完善,城市功能明显增强, 县城面貌焕然一新,街道变宽、变绿、变亮、变净,车行有序、人行有道,呈现“一路一灯、一街一景、一区一品”的特色,提升了县城档次、品位和人气。
    第三,注重抓好功能配套。重点抓好路网、桥网和文化、体育设施建设,构建以县委、县政府大院为中心,向北推进、东西走向的五环交通网络(即:同仁路为一环,西环路为二环,大埔大道为三环,环城大道为四环,北环路为五环);新建和改造了“八桥”(宝安大桥、田家炳大桥、大兴大桥、白云大桥、晋昊大桥、连心桥、颂鑫大桥、仁和大桥),保障了城区有序和畅通。
    三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,不断提升县城文明形象
    1、突出综合整治。对街道、人行道、花带、路树、路灯等沿街设施逐年进行改造,对电力、通信等设施同步实施“入地”工程,消除有碍观瞻和影响通行的地上管网。同时抓好街道乱摆、乱卖、乱停、乱放、乱搭、乱挂的综合整治,力求做到经营归店、车辆归线、广告归栏,改善和优化了市容市貌。以美丽舒适安全为目标,切实加强社区文明建设,有效治理小区脏、乱、差等问题,营造良好人居环境。
    2、突出规范管理。一是抓好环境卫生管理。坚持实行上门收运垃圾制度,从源头上堵住住户、门店、企业、单位的生活垃圾往街道乱丢、乱放的现象。采取分段承包责任制,对城区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,并从2004年开始实施禁放烟花爆竹,确保了县城的美化、亮化、整洁。二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。合理规划交通行驶线路和停车场所,完善交通标牌、标识、标线设施,坚决查处车辆乱停乱放、超速行驶、酒后驾驶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,创造便捷高效、规范安全的出行环境。三是抓好娱乐场所管理。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,不定期对电子游戏、音像、书店、网吧、舞厅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,净化社会文化环境。
    3、突出生态建设。坚持“既要金山银山,更要绿水青山”的发展理念,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整个文明县城创建整个过程中,狠抓县城的绿化、美化工作,县城新种香樟树等名贵树木1.1万多株。按照“宜树则树,宜草则草”原则,因路配绿,沿河植绿,见缝栽绿,在机关、社区、学校建设绿色庭院,做到“建设一片,绿化一片”,努力实现“城在青山中,山与城相融”的目标。目前,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3.5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.1平方米。另外,积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,投入3000多万元,在县城山子下村兴建了污水处理厂,大幅度降低梅潭河水的污染,保障了韩江水质,提升了城区环境质量。
    四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,不断提升县城文明水平
    1、着力提升市民素养。围绕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,深入开展“热爱大埔、爱我家乡”、“文明礼仪在大埔”、“大埔县十大道德楷模评选”等主题实践活动。大力弘扬先进典型,鞭挞不文明行为,努力营造讲文明、树新风的浓厚氛围。扎实开展文明单位、文明行业、文明窗口、文明经营、文明学校、文明社区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,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、社会责任、家庭责任。切实加强正面宣传教育,宣传好市民、好习惯,努力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、卫生意识、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,不断提高市民素质。
    2、发展丰富城市文化。充分发挥大埔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,注重客家文化传承发展,加强特色民居保护,突出以名人名居为载体,把田家炳祖居——拱辰楼建成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生德育教育基地,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阵地、青少年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。抓好纪念“八一”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周年、大埔国际广东汉乐周、“美丽大埔”全省摄影比赛和“中国•大埔—客家世界香格里拉”全国摄影大展、纪念大埔解放60周年等重点文化活动,出版《大埔县历史文化丛书》、《美丽大埔》、《印象大埔》等一批书籍,做好广东汉剧等5个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工作等。通过抓好一系列文化活动,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,擦亮了特色文化品牌,提升了大埔美誉度和知名度。
    3、打造和谐社会环境。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,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着力解决好城乡“一保五难”和信访突出问题,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。深入开展平安大埔创建活动,抓好基层维稳、严打整治和安全生产工作。目前,大埔是全省刑事案发率最低的县之一,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,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.8%,居梅州市第一,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。
顶一下
(15)
78.9%
踩一下
(4)
21.1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